-
臺灣棒球小將“北上”:步步邁向夢想的十年
2013年,高中畢業的王浩亞與七位臺灣少棒小將響應北方工業大學征招,跨海打球,一同加入北京高校的還有臺灣職業棒球隊前總教練江仲豪。在王浩亞看來,今天在大陸球場聽到臺灣口音,是“非常稀松平常的事”。
中國新聞網2023-12-11 10:23 -
臺灣醫生莊竣皓:扎根天津二十年 兩岸都是我的家鄉
莊竣皓現任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婦產科總住院醫師,他的籍貫是中國臺灣省高雄市,可談到天津這座城市的時候,他更像是在講述自己的家鄉。
中國新聞網2023-12-10 15:31 -
評論:臺東番荔枝恢復輸陸 "九二共識"是解題關鍵
時隔兩年終于恢復輸入大陸的臺灣臺東番荔枝,近日已有一批經高雄港運抵福建平潭,令臺灣業者和大陸消費者均嘗到甜蜜的滋味。
中國新聞網2023-12-10 15:31 -
臺灣宜蘭縣海域發生4.4級地震 震源深度40千米
12月09日14時19分在臺灣宜蘭縣海域(北緯24.43度,東經122.72度)發生4.4級地震,震源深度40千米。
中國地震臺網2023-12-09 14:34 -
“融”字當選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
由兩岸有關機構共同主辦的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結果8日在臺北揭曉,“融”字以最高票當選。
新華社2023-12-09 14:47 -
臺灣1至11月進出口額同比減幅均達兩位數
臺灣11月出口額為374.7億美元,環比減少1.7%,1至11月累計出口額為3925.6億美元,較上年同期減少11.5%;11月進口額為276.7億美元,環比減少14.4%,1至11月累計進口額為3231億美元,較上年同期減少18.7%。
新華社2023-12-09 14:47 -
閩臺譜牒文化主題展系列活動在榕舉辦
8日,閩臺兩地代表在榕城福州共聚一堂,共同參與閩臺譜牒文化主題展開幕活動及主題學術對話等。
新華網2023-12-08 22:18 -
國臺辦:新一批臺灣番荔枝業者通過注冊登記
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2月8日表示,新一批臺東縣番荔枝包裝廠和果園已通過海關總署注冊登記,隨著臺灣地區番荔枝產季來臨,將為臺灣地區番荔枝輸入大陸創造有利條件。
新華社2023-12-08 16:23 -
臺灣名角李寶春領銜新編京劇《劉姥姥和王熙鳳》將亮相臺北
由臺灣京劇名角李寶春領銜的新編京劇《劉姥姥和王熙鳳》7日在臺北彩排,將于8日晚正式亮相臺北城市舞臺,為觀眾獻上一出充滿“新意”的京劇。
新華社2023-12-08 16:24 -
“缺”字獲選臺灣2023年度代表字
本次評選由“中國信托文教基金會”與《聯合報》共同舉辦,邀請社會各界人士推薦58個代表字,從11月10日至12月5日,收到民眾投票65043票。最終,“缺”得到8565票最多,“蛋”和“詐”分別以6433票、4662票排名第二、第三名。得票數排名第四至第十名的字為:“困”“蕩”“亂”“轉”“?!薄白儭薄芭巍?。
中國新聞網2023-12-07 19:08 -
2023全國臺協會長座談會在北京舉行
2023全國臺協會長座談會7日在北京舉行。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主要會務干部、152家臺資企業協會會長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共約300人參加,圍繞“支持臺商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、參與高質量發展”的主題深入研討與交流。
新華社2023-12-07 17:16 -
從上海到江西小鎮 賴聲川“上劇場”加速成長
位于上海市中心徐家匯的賴聲川專屬劇場——上劇場,日前迎來8歲“生日”。年終歲末,這座凝聚兩岸文藝界頗多巧思和汗水的劇場,正在集中精力將戲劇文化推廣到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,并計劃于2024年初在當地推出全新的“戲劇小鎮”及戲劇季活動。
新華社2023-12-07 17:17 -
兩馬青年人才交流營開營 6名臺灣人才獲聘導師
“期許在這次活動中,能借由文史交流、青年與學生間的對談,更加認識彼此、深化交流?!钡诙蝸淼礁V莸呐_灣海洋大學學生陳裕仁6日說道。
中國新聞網2023-12-06 20:57 -
45歲臺灣花式臺球選手楊清順因病離世 曾在島內掀起臺球熱
曾獲1998年曼谷亞運會、2002年釜山亞運會金牌的臺灣花式臺球運動職業選手楊清順,6日清晨因病離世,終年45歲。
中國新聞網2023-12-06 20:56 -
兩岸知識產權界人士共話交流合作
2023閩臺知識產權圓桌會議5日在廈門舉行。圍繞“海峽兩岸融合發展背景下的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”主題,近百名與會知識產權界人士以技術創新與海峽兩岸知識產權策略、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經驗與借鑒、海峽兩岸融合發展背景下的知識產權合作展望等為議題展開研討。
新華社2023-12-06 10:26 -
“去中國化”的幽靈下,沒有光——聽見臺灣教育界悲憤的呼告
“‘去中國化’歷史教育是可怕的實質的‘文化臺獨’”“‘去中國化’等于拋棄我們的原生文化”“掌權者想在將中國史虛無化的廢墟上建構‘新臺灣史’,荒謬、短視,如何守護臺灣青年的競爭力、和平及未來?”“‘去中國化’的幽靈下,學校、老師、學生淪陷在黑暗的教育深淵,走向沒有光的所在!”……
新華社2023-12-06 10:25